应对能源革命挑战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26
来源:中国领导科学
近日,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就国家电投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承载起能源革命的神圣使命,扛起能源革命的国企责任,接受《中国领导科学》杂志专访。以下为《中国领导科学》杂志专访文字实录: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
应对能源革命挑战
《中国领导科学》杂志记者: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球作出了重要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国家电投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钱智民:我国现在能源消费中的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84%左右,要实现碳中和,挑战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化石能源比重带来的挑战。现在电力供给中60%是煤电,是化石电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主体肯定不是煤电,而是新能源,这意味着新能源占比肯定要超过50%、60%,甚至70%,就是说要从现在60%的煤电转化到60%甚至70%的新能源,这非常不易。另一方面是能源生产方式改变带来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原来发电厂一建就是几百万千瓦,然后稳定运行,发完电上网,其他就不用管了。现在搞清洁能源就不一样了,要“上山”还要“下海”,这个难度不仅是技术上的难度,还有整个体制和机制的难度。
要实现“3060”目标,对我们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大国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但是也是巨大的机遇。第一,我国未来10年要新增12亿千瓦以上的太阳能和风电。1千瓦大约是1万元人民币投资,12亿千瓦装机就将带来12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这个新能源大市场,将为新时代创新驱动提供广阔空间;第二,新能源的发、储、输、配、售、用与智能产业、信息产业融合,既为上下游产业链升级赋能,更为国内大市场大循环提供基础条件;第三,新能源的发展不仅加速能源结构的优化,促进国家能源安全,还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提供强大动力;第四,绿色智慧能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柱,也是智慧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路径;第五,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共识,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形成国内外双循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广阔舞台。
我们国家将来要增加这么多的新能源,光靠电网输送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得靠分布式能源,这方面国家电投已经在全国范围开始做了。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达到70%左右。我们做过统计,中央发电企业到2025年,风电加太阳能就能够达到十几亿千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2030年全国要超过12亿千瓦的风电和太阳能,光我们中央发电企业就够了。实际上中央企业的发电量只占全国发电量的一半左右,还有很多地方企业和很多企业的自备电厂等。所以,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认为是可期的。
做清洁能源的排头兵
《中国领导科学》杂志记者: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排头兵,面对机遇和挑战,国家电投坚持清洁能源转型发展,坚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转型发展,积极创建绿色发展格局,在产业调整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请问都有哪些具体内容?
钱智民:国家电投是同时拥有水、火、核、风、光、气、生物质等全部发电类型的综合能源集团。新能源装机规模世界第一,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世界第一,风力发电装机规模世界第二,是国内第一家提出碳达峰时间点的企业。在产业调整方面我们做了不少很有针对性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清洁能源转型发展。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时,嘱咐“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不遗余力地打造世界一流光伏产业,2020年建成了国内第一条IBC高效电池组,量产效率达23.8%,成为目前国内量产转换效率最高的晶硅太阳能电池。自主研发C-HJT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4.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国家电投已建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光伏装机规模三年涨了三倍,稳居世界第一。创造实现了“水风光”互补、“渔农光”互补、光伏治沙等绿色负碳模式。2020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国家电投顺利完成了在墨西哥并购81.8万千瓦清洁能源项目,这是中国电力企业在墨西哥市场的首次重大直接投资,也是拉美地区2020年以来交割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并购项目。同时也使得国家电投国际合作的国家增加到了46个。2020年国家电投新能源新增装机2186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新能源(风、光)总装机突破6049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十三五”期间,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从40%增长到56%,在同类能源央企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提出“3060”目标后,国家电投迅速响应,宣布在“2023年实现国内碳达峰”,成为第一家宣布“碳达峰”的中国企业。2021年1月27日,贵州毕节125万千瓦农业光伏电站投产,标志着国家电投清洁能源总装机突破1亿千瓦,这是国家电投清洁转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二是坚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转型发展。第一,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方面,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重型燃气轮机是我们已经树立的科技创新品牌。我们目前还在建设一个大品牌,就是被誉为“能源大脑”的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是由7个部委组织22家能源央企、26个省(区、市)国资委和46家能源国有企业共同推进建设的平台。这个平台汇聚能源生产、运行、消费、安全等数据,构建可感、可知、可视、可控的数字化平台,支撑不同能源设备、系统、场站、企业、区域间实时安全感知与协同交互的应用场景,以及常态化平台运营管理、数据共享交易和生态链协同等活动。2020年底,全国74%的发电场站已经接入这个平台,目前正在向水务、煤炭和石油等领域延伸,预计今年底前全面建成,发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功能,为能源行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第二,在核能综合应用方面,海阳核电2019年在山东省海阳市实施了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开创了供热零碳排放的先河;2020年开工了核能供热第二期项目。2021年冬天,海阳市城区450万平方米供暖将全部由核能提供,海阳市将成为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的城市。
第三,在综合智慧能源领域,国家电投最先提出“综合智慧能源”的概念并付诸实践。现在在全国各地建设了407个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国家电投还拓展了氢能、储能、绿电交通等领域,各项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都取得了突破。2020年9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氢腾”品牌步入产业化推广阶段,自主研发出全球最大功率的铁—铬液流电池电堆“容和一号”,在张家口建设运行着百千瓦级的储能示范电站,这个项目对验证新型储能技术应用于清洁能源消纳具有里程碑意义。安徽小岗村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一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实现100%清洁能源消费和供暖,成为农村绿色发展的示范标杆。
第四,“碳捕集”应用方面,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将“碳捕集和富碳农业”列为绿色低碳技术综合创新示范工程之一,并要求打造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和区域。早在2009年,国家电投远达环保就在合川双槐电厂建成了我国首个燃煤电厂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这套装置具有造价低、烟气适应范围广等特点,捕集纯度高于99.5%,捕集效率可达99%,每吨成本约400元。依托这套装置,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申请了多项技术专利,主持参与了多个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在此基础之上,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10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的可研、10万吨级和100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的可研、重庆地区地质封存的可研,参与了中欧煤炭利用近零排放项目,承担了世界银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开展了英—中繁荣战略基金项目,对四川盆地内碳排放源和封存场地进行了调查分析。
第五,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我们将开展燃煤电厂二氧化碳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全过程的捕集、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为火电企业探索出一条低能耗、高效率、可推广的碳减排路线。第六,在富碳农业方面开展应用研究,就是将二氧化碳作为资源进行利用,这是碳中和的终极途径。目前,“富碳农业”技术已经在内蒙古、山西等地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和水果蔬菜种植,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还开展了应用“沙漠土壤化”技术光伏治沙、矿山生态修复、盐碱地治理等农业应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提升集团能源产业的“碳汇”能力。
三是积极创建绿色发展新格局。面对我国数字GDP飞速增长,面对能源行业与云、大、物、智、移、链等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现状,我们主动转变观念,尝试直接面向终端市场、面向客户,由To B向To B+To C转变。国家电投致力于“综合智慧能源”探索实践和项目开发,全面进入“绿电交通”领域。我们所理解的“绿电交通”,指的是以清洁电力即绿电替代化石能源,依托智慧能源网、交通网和信息网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清洁能源和交通、充电及储能设备的智能互动和深度融合,提高交通运输和物流的能源效率和绿能比例,改善交通运输能源结构,最终实现清洁能源和交通行业的共生、共享和可持续发展。从2017年起,国家电投进入“绿电交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探索。目前的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以换电重卡为代表的电能替代,另一方面,以氢燃料电池及系统为核心的氢能替代。到2020年底,国家电投已落地换电重卡、工程机械累计突破5000台,分布在北京、山西、河北、江苏、陕西等地,运营里程累计超过600万公里。全国换电站布局落地签约66座,充换电设施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等14个省市,其中换电站建成交付11座。到2025年,计划新增总投资规模1150亿元,推广重卡20万台,其他类型车辆37万台,新增投资持有换电站4000座,新增投资持有电池22.8万套。
2017年,国家电投进入氢能领域,打造氢能源和氢能装备两条业务主线,尤其是氢燃料电池装备自主研发与制造。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经过3年潜心研发,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燃料电池全产业链自主核心技术的公司之一。2020年9月27日,氢燃料电池及系统产品——“氢腾”品牌正式发布,其关键技术和产品材料全部实现自主化,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氢能公司自主开发了无人机用氢燃料电池及系统产品,已应用于中国商飞首架垂起载重无人机。目前,我们位于北京、宁波两地的中试生产线已形成1000台/年的生产能力与供应能力,并在宁波、武汉两地启动万台生产线建设。在今年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我们投入了10辆氢能客车接送参会嘉宾。
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明确要打造绿色物流,调整运输结构、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等。国家电投的“绿电交通”恰逢其时,我们将在“十四五”阶段瞄准“绿电交通”领域,加大资源投入、加强模式创新,定制开发不同应用场景的电能替代、氢能替代交通运输、物流及工程用车;全力推进“氢腾”氢燃料电池“超级能元”储能单元等产品的应用;充分结合绿电领域现有优势,不断挖掘“能源工业互联网”用户侧数字化功能,与国内能源交通企业合力打造共享共赢的生态圈。
打通公司治理的“任督二脉”
《中国领导科学》杂志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科学的制度安排。从管理到治理,这是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的重大转变,这个转变也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请问国家电投在公司治理方面有哪些新的重要举措?
钱智民:在公司治理方面我们主要研究了如何激发专业化、区域化统筹协调新活力,打通“任督二脉”。
在专业化方面。要充分释放产业创新体系的优势和效能,把提高产业创新中心和专业化公司的技术能力及产业化应用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光伏组件回收、电解水制氢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提高核心竞争力。专业化公司和产业创新中心要主动“走出去”服务我们的区域公司,要把区域公司当成内部市场;反过来,区域公司也要基于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向专业化公司和产业创新中心提出需求,主动应用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两者的有效互动,这样“任脉”就能打通了。我们紧盯市场的快速变化和客户的多元需求,快速传导到区域公司、专业化公司和产业创新中心,倒逼技术突破、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产品突破,这样“督脉”也能打通。如果“任督二脉”打通了,我们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和行动效率就会大为改进,我们的产品能力、价值提升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区域化方面。我们正加快推动区域资源实质性整合的步伐,通过委托管理、资产划转、战略重组等方式,实现“省为整体”,提高区域公司话语权。目前看,我们的区域公司还是参差不齐,2020年对各区域公司的考核结果,最低的比最高的差了30分,这说明到现在还有区域公司没完全“醒过来”,还局限在原来的发展模式和原来做的事情上。我们布局的新发展领域,开拓了新的产业和业务,其实在全国每个地方都有机会,不仅是浙江、江苏、安徽才有,也不仅是城市、园区、乡村这几个示范点才有。各个单位只要放开视野,根据需求来对接,然后联合专业化公司去实施,一切都有可能。我们还切实发挥党组织的独特优势,构建区域全覆盖的“大党建”协调机制,提速区域高质量发展进程。
在“大统筹”方面。我们下决心拆掉阻碍发展的墙,优化建立统筹指挥、前线作战、专业保障的项目落地体系,确保取得突破,已经初步形成了大协作的工作方式,但还要进一步加强。统筹打通总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总部部门与成员单位之间、成员单位与成员单位之间的壁垒,甚至统筹到集团外部去,把外面的技术、优势、资源都利用起来,效果会大不一样。另外,我们特别鼓励横向合作,一些张榜公布的奖励项目不一定非得是主管部门才能干,别的部门也可以参与。这种横向协同对重点工作的推进意义重大,党工团、人资、安全、法律、商务、监督等部门都会据此开展工作,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企业管理就是大道至简,对做得好的进行激励,以此来培养协同作战能力,就能把组织和队伍的潜能激发出来了。
助推中国实现“3060”目标
《中国领导科学》杂志记者:国家电投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国家队,主要特点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利用内外部资源,全力推进实现中国“3060”目标?
钱智民:要实现中国“3060”目标,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融合。
第一个融合是把发电侧的所有品种融合起来,水火核风光气融合的话自然价值就提升了,就像光和水一融合就变成一个平稳的复合了,这个是发电侧融合。
第二个融合在于用电侧的融合,也叫用户侧融合。把冷热、气、电、水统一来做,显然效率提高了、更节能了,经济性也更显著了。
第三个融合就是把用户侧跟发电侧串起来,叫做“源荷储用”,融合起来清洁能源的比重就提高了,这个需要国家电力体制等要有所改革,因为现在发电企业把用户侧和发电侧连起来,碰到很多困难和问题。2002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并实行了厂网分开,形成了现在的五大电力、两大电网等;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并实行了输配发分开。“输配发分开”做不到,效率就不能提高,“源荷储用”也串不起来。
第四个融合是跟其他行业的融合。碳排放发电业大约占50%,全国90多亿吨,发电企业大概40多亿,剩下30%是工业,还有10%是交通。现在我们已开始融合到其他产业。一是融入钢铁行业。二是融入交通行业。我们设想下一步应该让某一个区域或者是一些县域,提前实现“绿电交通”。三是融入建筑行业。我们国家对建筑行业管理比较粗放,其实建筑节能非常重要。
第五个融合是能源和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
第六个融合是能源和市场经济交易的融合。我们国家2021年刚开始能源碳交易,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与市场手段、经济手段建立起融合。
这几方面如果能够融合好的话,我们的产业就会走到世界最高端。
《中国领导科学》杂志记者:加快助推国家“3060”目标,除了产业结构和布局上的一系列调整,国家电投在体制机制上做好准备了吗?有什么样的变化?
钱智民:近三年来,国家电投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快速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也在组织机构调整、激励机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我们的“2035一流战略”及国家“3060”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我认为除了流程优化、治理结构优化、加强董事会建设外,最主要的有三条:
一是加强组织架构顶层设计,优化调整组织机构。中央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建立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推进央企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我们结合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推进组织机构优化调整,坚持顶层设计、精准施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将总部定位为战略管理中心和资本运作主体,聚焦党建统领、战略管控、资本运营、资源统筹、干部管理和风险监控6项职能。对三新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商业模式创新等该突出的职能进行重点强化。进一步推进去行政化、完善法人治理、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总部的服务意识。
改革后,国家电投总部不再从事具体生产经营活动,撤销火电部、水电与新能源部、协同产业部、物资管理部4个专业管理部门,相应下放生产运营管理职能。新设法人治理部,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司治理、董事会建设等职能,加强力量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提高公司治理能力。设立产业协同中心、采购与招标管理中心、燃料管理中心等4个服务保障中心,实现资源协同、服务共享、专业化管理。调整后,总部部门从20个减少到16个。
在人员配置方面,将组织力量向核心业务、重点任务方面加强。充分尊重部门意见,业务板块划分、岗位设置、管理方式由部门负责人灵活掌握。从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对岗不对人”的原则,编写了《岗位说明书》,为精准选配岗位人员、提高人岗适配度提供依据。调整后,集团公司总部定员由413人精简到295人,其中部门负责人职数精简到46人。
二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一流总部,制定权力清单。权力清单是推动总部职能转型的“牛鼻子”。2015年,国家电投制定出台权力清单A版,将总部权力由272项精简到117项,下放比例达57%,其中生产运营权限基本下放。2017年3月份,将权力清单A版升级为B版,突出分类授权和“放管结合”要求,权责事项由646项减少到129项,审批事项由197项减少到40项,实现了“两个80%”的授权放权,将国家禁、限、控业务及风险大的业务审批权上收到总部。
国家电投根据总部职能定位优化,“层层松绑”,其发布的总部权责清单C版,将授权放权落实到各二级单位,最终实现“谁经营、谁决策”。权责清单C版将二级单位分为重大专项、研发与创新、产业平台、常规产业、核能、金融、服务与保障7类,因企施策、分类管理。对于总投资30亿元以下的新能源项目投资,产业平台、上市公司及子公司可以自主决策。对于旗下氢能公司、中能融合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子企业,自主决定用工计划、基本工资分配等,力争一步到位建立新体制新机制。对于“双百行动”、落实董事会职权的子企业,进一步加大在投资、薪酬分配、用工计划等方面授权放权力度。
公司规范了决策主体、程序和方式,修订完善了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建立了一支专职的董监事队伍。未来,集团将通过做实董事会、派出专职董监事对二级单位的管理,更多依托产权关系和资本纽带、更多采用行使股东权和发挥董事作用等手段履行出资人职责,实现从“职能管理线”向“公司治理线”的转变。
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努力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
三是改革激励机制,加强员工激励。“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硬实力、软实力,取决于人才实力。所以,我们正按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要求,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上下联动,让薪酬激励工作更加精准、更加规范、更加有效。我们的主要措施有:用活工资总额,加大效益工资比重,加大与JYKJ(计划—预算—考核—激励)和SDSJ(双对标双激励)联动力度;深化分类考核,围绕平台公司、区域公司、专业化公司、创新中心功能定位和业务特点,实施差异化考核薪酬激励机制;对承担国家战略和集团重大任务的团队,实行市场化薪酬,工资总额单列;针对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美丽乡村业务拓展以及“猎风”“借光”“绿地”“配网”“友朋”行动,实行专项激励,对其中的“尖刀班”“小分队”实行项目薪酬;研究独角兽企业成长规律,探索制定其培育过程中有效的薪酬激励举措;全面推行企业负责人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施任期激励;建立“高精尖缺”人才“薪酬特区”,构建局部薪酬高度,重金引才,高薪激励;抓好三个重大专项激励计划落地实施;总结评估,完善办法,在“三新”业务领域有序实施跟投机制;在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在科技型企业推行股权和分红权激励,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推行员工持股;继续实施好专项奖励和即时奖励,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制度;督促指导二级单位深化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把建立业绩考核与薪酬激励双重对标机制作为重要抓手,开展业绩与薪酬市场对标,补短板,扩优势,不断提升薪酬激励工作水平。
以党的领导力锻造国企领导力
《中国领导科学》杂志记者: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国家电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国家电投党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了“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请问具体做法有哪些?
钱智民:国家电投党组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注重发挥党组集体智慧,深入研究探索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实践路径,将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与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等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企业的经营策略、政策、制度,初步构建起党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组织、决策、运行和监督”四大体系。其中,组织体系主要从党组班子、经营班子、总部部门和总部党支部四个维度搭建,对党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作出最顶层安排;决策体系主要着眼于解决各决策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决策质量不高和决策会议不规范等问题,构建决策、运行和流程管理“三项机制”,是党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灵魂和核心;运行体系是党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核心是阐释党组班子成员党内分工工作机制、党组“五类会议”工作机制、党组“2+1保落实”工作机制和抓落实工作机制“四项机制”;监督体系是党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核心是着眼于“四个强化”,构建贯穿全流程、全域度的“大监督”体系。国家电投党组的实践创新,在体制、机制、制度和工作四个方面实现了党的领导与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对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结构支撑。
《中国领导科学》杂志记者: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国家电投党组如何引领公司全体党员干部结合本单位实际,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钱智民:一是学党史,汲取智慧力量,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担使命。结合调研学习研讨,汲取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经验,透过三次电力体制改革史,阐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能源方略;第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第三,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彰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和决心的彰显。
二是悟思想,准确领会精神,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进程中勇作为。集团公司正在构建的以综合智慧能源为载体的清洁能源体系,正在向打造互动融合的产业链生态,实现产业各环节融通协同发展的方向迈进。前不久,中央提出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的新任务,我们结合调研学习研讨,准确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阐明集团公司完成好综合智慧能源产业链“链长”任务所面临的挑战:综合智慧能源产业链是非线性的网链,是一种全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作为“链长”需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整合产业相关资源,加强产业要素配置,打造“点、线、面、体”的产业生态共同体。集团公司面对综合智慧能源产业链“链长”的历史重任,在科技创新实力、市场开发能力、行业竞争实力、人才储备、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将迎来更大更严峻的挑战。
三是办实事,学思用贯通,以实际行动彰显赤子之心、为民情怀。“发展是群众最大实事。”我们打造了一批“碳中和”示范项目、一批共产共享示范项目、一批惠及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示范项目,诠释国家电投的社会责任担当和赤子之心、为民情怀。与此同时,“我为群众办实事”,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群众,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是开新局,知信行统一,为“2035一流战略”提供坚强保障。我们抓好抓实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员干部职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十四五”规划落地,开启“2035一流战略”新征程做好思想、能力、作风、行动方面的保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宣讲好“十四五”规划;开展好“红色百年”特色行动;打造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的“一流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