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03

光明日报:《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科技创新经费基本投入规模不断增加,投入结构不断优化,投入强度不断提高,这有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未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预计会更多,以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激励导向,不仅要为经济增长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动能,还要为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人口资源与环境和谐共处以及保障公共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研发投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方面来看,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增长12.5%。研究与试验发展(R&D)反映了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无论是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规模还是经费投入增长比例,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幅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了我国形成了研究与试验发展(R&D)长效的投入机制,有利于解决关键技术和集成性技术等问题。同时还说明了我国牢牢地根植于、实践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增长。

从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方面来看,2019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0717.4亿元,比上年增加1199.2亿元,增长12.6%。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是落实和健全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体系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金额还是金额增长比例,都表现出大幅提升的趋势,这表明了我国不断创新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模式,不断转变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方式,比如,通过设立财政科学技术扶持等专项资金有重点有步骤的支持、服务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型企业成长能力,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

从科研人员人均经费方面来看,2019年,按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为46.1万元,比上年增加1.2万元。这表明我国正通过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和增强科技创新人才激励强度的方式,逐步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建设,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产出效率。

全国基础研究经费1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这说明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国家加大投入,鼓励长期坚持和大胆探索,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

分产业部门看,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804.0亿元;装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7868.0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500亿元的行业大类有9个,主要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九大行业,这也说明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

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营业收入之比)为2.41%,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2.07%,比上年提高0.16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不断提升,通过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有利于有力地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比如,在人工智能、互联网、高端制造设备等科技含量高的领域,通过在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增强经费投入强度,增加科技进步的含量,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科技经费投入鼓励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未来,为了占据世界科技发展新前沿阵地,为了满足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新需求,为了保持具有全球科技核心竞争力新态势,更是为了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仍然需要突破和攻克许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

笔者认为,这就需要积极转变科技创新经费投入范式和投入结构。一方面,要适时推动科技创新经费投入范式转变,将科学技术经费支出更多地向“卡脖子”技术倾斜,并以此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为着力点和立足点。例如,更多地解决我国目前关键零部件、元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自给率不足问题,再如关键材料技术,减少对材料进口的依赖,尤其是实现突破“从0到1”原创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只有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规模,才能够为建设科技强国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依托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转变为基础,推动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结构转变。未来,我国将更加重视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发展战略科技和新兴未来产业以及突破性创新、根本性创新和从“0到1”的原始性创新,促使我国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结构也逐渐向这四个方面转变,进而增强这四个方面的经费投入强度和效率,提升我国科学技术原创技术能力和自主创新技术供给能力,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动力实现过程。

拓宽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渠道。要想稳定地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必须通过鼓励社会广泛增加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拓展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渠道,形成多元化、多样化、多路径的科技创新经费投入新局面新格局。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科技资本市场,并引导、培养和发展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贷款融资,解决企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原始创新所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创新科技金融组织和服务模式、科技金融产品、科技金融服务方式等,有效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助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加强对科技创新投入激励力度。一方面,要主动深化科研管理和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自主权,不断提升科学技术产出质量;另一方面,要大力吸引、培养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进一步提升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学技术产出效率。要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奖励力度,根据科技创新实际贡献度奖励或补助科研投入实际支出规模较大的或者同比增长幅度较大的企业、科研团队或者高校科研院所。要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研发机构、研发中心的科研补助水平,根据不同等级、不同科研能力,依据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在原奖励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级别予以不同比例的配套奖励。要对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成果验收后,成果落地转移转化后,成果应用实践后,给予一定的比例奖励,从而推动核心技术攻坚。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科学技术创新经费管理方法、奖励补助政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赋予科技创新企业、团队和人员更加灵活的经费支配权。此外,还包括空间、住房、子女教育等一揽子政策激励科技创新人才,以更加充分地、更好地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新性。